别利察:希望国际篮联能解决球员伤病问题

伤病问题亟待全球协作解决


在2025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预选赛的激烈角逐中,前NBA球员、塞尔维亚国家队核心成员内马尼亚·别利察近日通过媒体发声,对全球篮球运动员日益严重的伤病问题表达了深切担忧,这位曾效力于金州勇士队并帮助球队夺得总冠军的锋线球员,在退役后仍活跃于篮球事务中,目前担任欧洲篮球联合会球员委员会顾问,别利察强调,国际篮联必须尽快牵头建立更完善的球员健康保障体系,以应对赛程密集、负荷过重等职业化进程中暴露的隐患。

别利察:希望国际篮联能解决球员伤病问题

伤病潮席卷篮坛,球员生涯面临挑战
近年来,国际篮球赛事频次显著增加,包括世界杯、洲际杯、奥运会预选赛及各国联赛的密集日程,导致球员身体负荷逼近极限,2024-2025赛季,全球多名顶级篮球运动员因伤缺席重大比赛,如西班牙后卫里基·卢比奥因膝伤提前退出世界杯预选赛,法国球星埃文·富尼耶也因背部问题长期休战,别利察指出,这类问题不仅影响球队战绩,更直接缩短运动员的职业寿命。“许多球员在30岁左右便因累积性损伤被迫退役,这不仅是个人损失,更是篮球运动的遗憾。”他在接受欧洲体育采访时坦言。

别利察以自身经历为例,回忆了2022年效力勇士期间因足底筋膜撕裂缺席关键比赛的困境。“当时我意识到,职业篮球的竞争强度已远超身体承受范围,如今国际篮联赛事与俱乐部赛程重叠,球员常年处于‘无缝衔接’状态,缺乏足够的恢复时间。”他补充道,目前各国联赛的休赛期不足两个月,而国际篮联主办的赛事往往安排在休赛期内,进一步压缩了球员的调整空间。

别利察:希望国际篮联能解决球员伤病问题

国际篮联的责任与改革方向
别利察认为,国际篮联作为全球篮球管理机构,应率先推动三项改革:一是优化赛程设计,避免与国际联赛冲突;二是强制推行球员健康监测技术,如智能穿戴设备与生物力学分析系统;三是设立跨洲际的伤病研究基金,联合医学专家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,他特别提到,国际足联在2023年启用的“球员健康护照”制度值得借鉴,该制度通过数字化追踪球员生理数据,为赛事安排提供科学依据。

“国际篮联需要与NBA、EuroLeague等顶级联盟建立对话机制,而非各自为政。”别利察表示,“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,多名球员因疲劳导致应力性骨折,若提前通过数据共享调整负荷,此类悲剧或可避免。”他还提议,在青少年培养体系中增加运动医学教育,帮助年轻球员提前认知伤病预防的重要性。

全球响应与案例借鉴
别利察的倡议已获得多方支持,澳大利亚篮球协会主席马特·霍尔顿回应称,正与国际篮联探讨在南半球试行“动态赛程调整机制”,根据球员实时生理指标灵活安排比赛间隔,中国篮球协会也在2025年年初宣布,将引进德国开发的AI康复系统,用于国家队球员的日常管理。

欧洲篮球医学委员会负责人安娜·科尔瓦奇博士指出,篮球运动的伤病类型已从急性创伤转向慢性劳损,“跟腱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在职业球员中发病率十年内上升了200%”,她强调,国际篮联若能整合资源,建立全球统一的伤病数据库,将极大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。

科技与人性化的平衡之道
随着科技进步,智能护具、基因检测等工具逐渐应用于篮球领域,别利察呼吁,国际篮联应规范技术使用标准,避免过度依赖数据而忽视球员的主观感受。“我曾见过年轻球员因害怕被贴上‘易伤体质’标签而隐瞒疼痛,最终导致职业生涯终结,健康管理必须结合心理支持。”他建议在每支国家队配备运动心理学家,并与球员协会合作设立匿名健康热线。

值得注意的是,NBA在2024年推出的“负荷管理新规”已初见成效,通过限制背靠背比赛次数,使球员整体伤病率下降18%,别利察认为,国际篮联可参考此类经验,但需注意不同地区篮球文化的差异性。“在欧洲,球员更倾向于代表国家队出战,因此需制定更具弹性的方案。”

未来展望:合作方能共赢
尽管挑战重重,别利察对国际篮联的改革前景持乐观态度,他透露,2025年10月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首届国际篮球健康峰会,届时球员代表、联盟官员与医学专家将共同起草《全球篮球健康保障宪章》。“我们的目标不是削减比赛精彩度,而是让运动员在更长的职业生涯中持续展现魅力。”别利察总结道。

篮球运动全球化浪潮下,球员健康已成为维系赛事品质与商业价值的核心,别利察的呼声不仅关乎个体福祉,更映射出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,正如他所言:“当一颗星辰因伤病过早黯淡,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比赛,更是人类突破极限的可能。”